【学术会议】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2019年学术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19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

  2019年11月9-10日,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2019年年会在华南师范大学行政礼堂举行。此次会议主题是“新时代行政区划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会议由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主办,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广东省地理学会、华南师范大学亚洲地理研究中心、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薛冰研究员赴广州参加会议,并被聘请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2019年学术年会大会现场

 
大会开幕
  9日上午,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耿建山主持了开幕式,华南师范大学陈文海副校长、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毅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云刚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共十一场主题报告,在华南师范大学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行。
华南师范大学陈文海副校长致辞 

 

第一场主题报告

   第一场主题报告报告人是由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报告题目是《整体推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该报告系统总结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提出了可持续性学科的核心研究议题,报告认为人类将面临一个更加拥挤不堪的世界,而“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问题的金钥匙”,地理学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历史任务。
  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做主题报告

第二场主题报告
  第二场主题报告报告人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毅研究员,报告题目是《新时代我国行政区划改革创新框架与思考》,该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行政区划管理应紧紧围绕“推进国家行政区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纲,处理好“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行政区划治理目标和治理途径、行政区划治理和其他治理”三大关系,应树立和坚持行政区划管理的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十大支撑任务,稳步推进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毅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第三场主题报告
  第三场主题报告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张可云教授,题目是《城市型政区调整与城市化的适应性研究—县级与乡级的比较》。报告提出了城市型政区与非城市型政区的界定方法,分析了城市型政区调整的四个阶段,提出度量城市型政区与城市化适应性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具体的政策含义,认为要积极推进县级城市政区的调整进程以使其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张可云教授做主题报告

第四场主题报告
  第四场主题报告报告人是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云刚院长,报告题目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治理:现状、问题与展望》。该报告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由来,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多重边界、差序格局、尺度政治”等特征,存在“不同行政体制、不同法律司法体系、不同参与主体、不同发展理念、不同利益诉求”等难点。报告提出“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跨境共同开发、设施共享共建”等措施,提出“设立“一地、双层、三级”协调机构,推进跨境园区和跨境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行业服务标准与管理的对接,推进广域行政、助推粤港澳跨境生活圈”等政策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云刚院长做主题报告

第五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经济地理系曹广忠主任,题目是《城市—区域的行政区划与区域治理》。该报告系统梳理了城市-区域发展与区域治理的关系演变,分析了我国在都市区在空间治理方面的实践与趋势,分析了区域-治理协同任重道远及其广阔的研究前景。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经济地理系曹广忠主任做主题报告

第六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华南师范大学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院薛刚凌院长,题目是《行政区划制度的行政法探讨》。该报告从行政法角度探讨行政区划制度,明确行政区划的功能定位及其调整对象,梳理了行政区划制度涉及的相关内容。结合《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报告建议行政区划调整标准应从现在的成熟型转为自上而下的培育型,强调对行政区划权的监督。认为行政立法落后于行政区划发展是造成了目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原因之一,应当进行综合性区划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改革与法治建设研究院薛刚凌院长做主题报告

第七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原处长石荣,题目是《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践经验与思考》。报告分析了山西省行政区划现状和主要问题,介绍了山西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实践。认为行政区划调整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有顶层设计和规划,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引入专家团队力量,可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原处长石荣做主题报告

第八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题目是《政区研究应打破古今界限》。该报告从历史地理学视角分析政区研究,力求打破古今界限,以古鉴今,寻求政区改革方向。分析了春秋时期至今的两千五百年间的政区层级变化,提出历史上政区层级的两大循环,认为今后政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两级制。报告总结了目前学者的三种分省模式和历史上的分省经验,建议采用“省内分家式”的分省模式以划小省域。报告研究了省、县级行政区通名改革方向,最后提出当今政区研究改革方向主要是减少层级、划小省域、县级市通名改革、县城通名改革等。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做主题报告

第九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北京师范大学陆地表层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赵文武院长,题目是《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该报告认为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生态文明的实施路径。报告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国际影响以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特征、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态势和展望,提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亟待创新发展跨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坚实学科基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深化科学实践推动学科发展,并且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华林甫教授做主题报告

第十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港珠澳大桥三地委办公室苏建梅主任,题目是《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新实践一-港珠澳大桥合作机制探索》。该报告以港珠澳大桥工程为例,分析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新实践。报告介绍了湾区独特的管理架构与议事规则,三地在如何解决争端、逐步开放跨界通行、创新的口岸查验模式等方面行政新的合作机制。认为粤港澳三地合作坚持“一国”原则、尊重“两制”差异,三地合作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促进了粤港澳的融合发展。
  港珠澳大桥三地委办公室苏建梅主任做主题报告


第十一场主题报告

  报告人是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开泳副研究员,题目是《行政区划调整的新因素、新思维与新解释》。报告系统阐述了行政区划研究的基本内涵,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政区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对行政区划的新认识与新因素。认为行政区划研究需要具备战略性、政治性、风险性、综合性和成效性等新思维,行政区划在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和提高空间治理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应围绕空间治理的效率、安全、精度三维度来创新行政区划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完善其研究理论体系。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开泳副研究员做主题报告

   

分会场报告

  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行政区划设置与区域治理、行政区域与基层治理、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生态文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行政区划的实践经验与问题探讨”六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邀请一位学者作为主持和一位学者作为评议,共计60多位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参会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分会场报告交流

  分会场报告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望保教授主持,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王开泳秘书长介绍了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的学术交流设想与下一步的安排。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云刚院长进行了大会总结,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诚泰致闭幕词,并代表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对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述感谢。

大会现场